“梁公公!现在什么时辰了?”
“任大人,已是酉时四刻了!任大人的计划弄好了吗?”
“嗯!差不多啦!烦请梁公公去请皇上来吧!”
梁公公刚准备转身出去请皇上来,那知他刚一转身,却见皇上已从门外走了进来。
原来这林玉已是来过多次了,他心中着急,那里坐得住。其间还去大殿偷偷看了看那些大臣们的情况。
可这众臣还在那里相互争论着,根本没有拿出什么方案来。
再回到御房外,却看见那几个吏已在收拾屋中的案卷,只有任逍遥一人还在埋头写着。心想可能快了吧!于是这便一直耐心的等在门外。
一见皇上进来了,屋内众人都连忙施礼。
林玉走到案前坐了下来,看着任逍遥问道:“任爱卿已有解决之良策了?”
“回陛下!是否是良策不敢说,还是先请陛下一阅吧!”
林玉看得很慢,也很仔细。当他看完时,那几名吏在宫人的协助之下,已将搬来的案卷全都整理好,抬出去了。
梁公公也站在一旁偷看着皇上的脸色,只见他时而眉头紧锁,又时而舒展,也看不出究竟是喜还是忧。
过了良久,林玉这才放下手中了纸,望着任逍遥问道:“任爱卿,朕对这其中尚有些许不明,还请任爱卿详加解释。”
“不好意思,皇上!由于赶时间,所以有许多地方还是用符号来代替的。这么说吧!此方案的重点便是在于疏、而非单纯的救。并且此案若实施,也更有利于我大虞的长远发展。”
“哦!是吗?”
“皇上!此次灾害严重,乃我朝立国以来之最。若以我朝现在的财力、物力去全力救灾,倒是也能做到像唐相所提出的那样,不单是救了急。也能长远的稳定人心民情。但这样一来,必定耗费巨大,几乎会将国给掏空。一但出现别的突发事件甚至是大的战事。必然会导致朝庭在钱粮上难以为继。”
林玉感兴趣的点了点头:“说下去!”
“在下查阅了相关的奏折,此次受灾的三郡十余县,共计有受灾人口五十余万。其中江州、鄱阳两郡受灾最为严重。急需按唐相建议救灾的重灾民约有三十四万余人。”
“这两郡虽然也为我大虞的产粮大郡,但这两郡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人口稠密、人多而地少。所以这两郡即便是在丰年,许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并不是很好。毕竟吃饭的太嘴多,而可耕之地又有限,特别是那些租种大户人家土地的人家就更是这样了。”
“所以爱卿便想出了这个迁徙之策?”
“是的!人多而地少,与其在这里苦求生存。为何不把他们迁到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呢?这样,他们便能开拓出更多的土地来。一则,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二来,留下来的,因人口减少了,土地也就相应的多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第三、从长远来看,还能为朝庭增加更多的良田桑园,日后,朝庭的赋税也能自然随之增加。也有利于人口的均衡和增长。”
“嗯!任爱卿说得有理。只是这大规模的迁徙,只怕也是同样耗费巨大啊!而且那些百姓大都长年居住于此,都说故土难离。要他们举家迁徙,谈何容易?难道就不会激起民变吗?”林玉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皇上!那咱们就先来看看这费用的问题吧!根据户部的账册来看,目前可供开支的银两大约还有三百五十万两。若是按唐相所提之方案去执行,需五百五十万左右。这样便出现了两百多万两的窟窿。”
“是啊!若是依你之法呢?”
“这五百五十万两之中,有两百万是用来接济灾民的。若将这重灾之下而流离失所的三十四万灾民中的一十六万人迁走,那么就减少了近一半的灾民。这样,接济灾民的支出有一百万也就基本满足了。”
林玉听着略微点了点头,他并不想打断任逍遥,而是耐着性子的继续听他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