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黄敏遇见陈浩,都会将梁青的事搬出来说一说,每一次,都带着感恩之情。
对于黄敏这一点,陈浩倒是非常地欣赏。是的,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值得陈浩尊重的。
时间过得飞快,按照翟向的设想,他准备让陈浩回逸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时间定在一九九二年春节后开始。
逸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进修生要求很严格,所有进修生,都必须通过他们的考试,他们认为合格了,才可以到他们医院进修。
此时的神经内科,已经变得越来越“热”,再也不是以前受人唾弃的、只会“三素加尿布”的学科了。
逸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水平,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想到他们那里进修的人特别多,所以,他们每年招收一个进修班,培养的方式,有点像硕士研究生班,缺少的,只是基础实验的技能训练。
当然,要进这样的班,考试肯定是非常严格。
他们医院的医务科将考试的题目寄到江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务科,医务科通知陈浩,到医务科参加闭卷考试。
考试的题目,内容涉及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以及临床神经病学,可以说,这样的试卷,如果翟向拿回去科室,没有人能及格。
可是,对于陈浩而言,这些都是他日常看的内容。
陈浩拿过试卷,坐在医务科指定的位置上,埋头做了起来。
因为题目的内容很多,给的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宽裕,达到2小时之多。
一个多小时后,陈浩站起来,将试卷交给一直坐在一旁,看着他答题的医务科林科长。
“哦,陈医生,这么快?还有很多时间哦。”
“嗯,做完了,也检查过了。”
“再检查一下吧,他们要求很严格的,不是六十分就可以进去这个班的,听说必须在九十分以上才可以。”林科长好心提醒陈浩。
“我知道,没事,我有信心。”陈浩笑着对林科长说。
“牛,陈医生,你不仅是神经内科的牛人,也是我们医院的牛人。”陈浩的专业水平,陈浩的名声,已经外溢出神经内科,得到医院很多员工的认可。
“林科长过奖了,我只是一名医生而已,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两样。”陈浩可不想这样,这是陈浩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决定了陈浩很难在行政上有大的作为。
当天晚上,陈浩与丹萍一阵缠绵后,将今天考试的情况告诉了丹萍。
“春节过后就去?”
“嗯,是的。”
“太快了,说真的,不想你离开我身边。”丹萍真情流露。
“我也不想,不过,这道坎,是必须迈过去的,这条路,是必须走一趟的,否则,今后很难立足。”从韩治的到来,陈浩已经有危机意识了。
在学位上,陈浩已经不想再去试了。当年,因为青霉素过敏刚好发生在他考研前,使得他不得不放下对政治课的复习,当年的考试,尽管专业考了96分,但政治课才考了30多分,与读研无缘。
现在,陈浩的主攻方向,就是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专业变得更加强大。而到逸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知道你的志向,也支持你这么做,我只是说说而已,不过”想到他们不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女,丹萍心中感到一阵痛楚。
“我到穗城后,争取每个月回来一趟,坐绿皮火车,一个晚上就到,很方便。”
“要坐就做卧铺,不要省这个钱,搞坏身体就不值得了。”虽然他们的经济很拮据,但丹萍并不想自己的丈夫受这个苦。
“嗯,我知道了,能买到卧铺我尽量买,买不到再选择坐位。”两口子聊了很久,陈浩知道,丹萍因为什么而不安和纠结,他只字不提关于怀孕的事。
一九九二年春节过后,陈浩告别丹萍,踏上了去穗城的火车。
回到母校,回到他曾经求学和奋斗五年的地方,看着母校的变与不变,陈浩心中十分感慨。
是啊,毕业后,第一次同学聚会,他没有参加,当时的陈浩,全副心思都放在临床上,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聚会的时间。
当天,陈浩办好各种手续,到宿舍将自己的居住单元收拾好,然后独自一人,沿着他与余萍走过无数次的路,慢慢地走了一遍。
陈浩是一个很怀旧的人,他可以放下余萍,但放不下那份记忆。
看着眼前越来越商业化的街道,陈浩不由一声感叹:物已不是,人亦已非,再也找不回七年前的感觉了。
第二天一早,陈浩带着白大衣、听诊器、叩诊锤、笔记本和笔,来到他曾经无比向往的地方。
因为来得早,病房里显得很安静,只有值班护士忙碌的身影。陈浩将白大衣穿好,将工具放进白大衣的口袋里,然后在走廊慢慢走,慢慢看。
“同学,你是来实习的吧,你的老师是谁?”
陈浩的身后,一个关心的声音突然响起,陈浩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年龄与他相仿的、穿着白大衣的医生向他走来。
年近28岁的陈浩,有着一头浓密的黑发,白皙的皮肤,依旧保持读的时候的气质,在这样的环境,被当做是实习生,一点也不奇怪。
“噢,老师您好!我是来进修的,今天来报到。”
“啊,你是来进修的?对不起,我还以为你是实习同学呢,你等一会,等交班后,会有具体的安排。”这位医生说完,对陈浩笑了笑,去干他的事情了。
交完班后,陈浩才知道,他们这一期的进修班,包括他在内,一共有16人,他被分配到一位姓周名莹的主治医生手下。
分配完毕,周医生马上带着手下三个进修生,一个本院的住院医生去查房。
母校的规矩一直没有变,旧的、稳定的病人,查房后,基本不会修改医嘱,新收的或者病情有变化的,必须回到办公室坐下来,慢慢讨论,而且,每个人都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