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月余,进入冬月下旬,天气也真正冷起来了。
这一个月来,李壮卖鱼和泥鳅黄鳝积累了差不多二十两银子,还熏制出五六百斤的腊鱼,这些腊鱼就挂在灶房里的梁上,密密扎扎一大片。
二十两银子在这年月的十里铺算是一笔不小的钱。在十里铺,一般请短工干活一天工钱是十到二十个大子,开一两银子一个月就可以请一个师傅加一个小工帮自己干活。再比如,现在普通人家吃得比较多的粮食包谷粉,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千到一千二百斤,可以说完全够李壮兄妹俩吃一年了。所以说,李壮一个月靠卖鱼赚了二十两银子真的算是一笔不小的家产了。
有了银子,李壮陆续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也把屋子改造了一下。他先是给家里还添置两个杉木桶专门用来运活鱼,因为杉木桶相对比其他木桶轻,李壮挑起来会省力一些。
李壮还把卧房用细条石隔成了两间,两间卧房都单独面向堂屋开了门,没做门板,只在门上挂了布帘子。兄妹俩的两张床都挂上了麻布蚊帐,换上了新草席和新的厚棉被。衣服李壮没买新的,只是用买的新粗布缝在父母亲留下的破棉衣上,勉强算有了两件新衣服。鞋子李壮不会做,就只好和妹妹一人新买了两双千层底布鞋。
说起砌隔墙,李壮倒是请了村里的两个石匠帮忙。这两个石匠也是佃户,他们冬天没事就在石头山上打条石存起来卖,李壮花了一两银子买细条石,又花了两百个大钱三天时间就把隔墙修改好了。李壮还让他们打了一个三尺宽六尺长三尺深的大水缸放院子里临时养活鱼,这个水缸石匠收了六十个大钱。
这两个石匠一个叫朱立春,一个叫王大牛。王大牛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其中老三就叫王三,都喊三娃子。三娃子十五岁了,没念过,不过长得倒是比较壮。他从小就和李壮一起玩的,不过李壮上私塾后,就没怎么一起玩过了。
砌墙那几天,三娃子也来帮他老子干活,看样子王大牛是想让他跟着学石匠手艺。不过三娃子看到李壮家又是添家什,又是添新衣,还养了牲畜,就很是好奇。李壮家他是知道的,前几年还好点,这两年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现在看样子日子过得还不错啊。他是没进灶房,也不知道李壮每天早起卖鱼,要知道了估计更惊讶。
“小壮,看你和二妹日子过得不错呀,都修房子了,你是发财了呀?”三娃子问李壮。
“我能发什么财?这不是想着二妹慢慢大了,要单独住一间屋,我又没钱新建房子,只能隔出一间来将就住着。真发财了我还不把房子修大点,屋子修多点。”李壮回答道。不过他心里是想着再存点钱是要重修房子和院子的。
“我大说你这修个隔墙要一两多银子,都用的打磨过的细条石。我还没见过一两多银子呢。你这还没发财?我大去帮乡绅家修房子,一个月工钱才三四百个大钱呢。”都是从小的玩伴,三娃子看到李壮能拿出一两多银子,肯定有疑问,李壮还比他小呢。
“那你想不想也赚钱?”李壮见他刨根问底,估计他也想自己赚钱了,就问他。
老实说,李壮也想找个人帮自己,毕竟自己身子骨还没长成,每天起早出力很是劳累。如果找大人,李壮不放心,鱼篓抓鱼是个简单又能挣钱的事,让别人知道了,完全可以抛开他自己单独去干。自己所掌握的无非是找到了同福楼刘掌柜这个比较固定的买主,加上自己也不去计较刘掌柜的给的低价和那点克扣。还有就是普通乡民一是没见识,胆怯出门做生意,二是这年代普遍的士农工商等级思想。但是一旦如果别人也看破了这点窍门,再给刘掌柜优惠一些,刘掌柜铁定也会要。
但是如果三娃子愿意来帮他,李壮就比较放心了。毕竟从小一起长大,他对三娃子还是很信得过的。三娃子没读过,但他从小就讲义气,人也比较单纯,只要自己不亏待他,李壮相信三娃子不会起歪心思。
“我当然也想赚钱,我帮我大干活,我大从来不给我钱。”三娃子有点气鼓鼓的说。
“我是在给十里铺一个掌柜送鱼,每天早晨卯时送去,巳时差不多就回来了。你如果来帮我,我每天给你二十个大钱,一旬给你结一次账,每天再给你两个白面馒头,你干不干?”
“我干,我要干。”
“你答应还不行,我要跟你大去说。你记住,不要跟别人说我们是去送鱼,就说我们是去帮十里铺一个粮店掌柜拉板车。每天早晨干半个时辰就完事儿,一天工钱十个大钱,两个馒头。到时候你不是一天就可以留下十个大钱了?”李壮对三娃子说。
“好、好、好,那你赶紧去跟我大说。”三娃子催促。
于是,砌墙间歇,李壮找到王大牛,告知了三娃子去干活的事。王大壮一听有这找现钱的好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李壮家隔墙修好后,三娃子就开始每天早晨早早过来帮着李壮收鱼和泥鳅黄鳝,然后分成四个桶两挑担子挑去十里铺。因为有了三娃子帮忙运鱼,李壮又增加三个鱼篓和编了百来个小篓篓放水田里抓泥鳅黄鳝。现在每天早晨他们能给同福楼送六七十斤活鱼和五六斤泥鳅黄鳝,李壮每天能收入五六百个大钱。
进入腊月后,李壮准备陆续卖掉家里积累的上千斤烟熏腊鱼。他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个木轮架子车,因为他们两个半大少年实在挑不起上百斤的担子。李壮给腊鱼找了四个买主,每天同福楼客栈可以送十斤,盐酱铺三十斤,南北干货铺三十斤,仙客来客栈十斤。
每天八十斤腊鱼,七八十斤鲜鱼连水桶带水就是二百三四十斤,现在有了架子车,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推的人顺便看顾好活鱼,轻松太多了。
大冷天的,这时节也没啥要紧农活需要早起,村子里的人也没谁大清早出来溜达,所以李壮和三娃子天天去十里铺,村子里也没什么其他人知道。
有了三娃子帮忙,李壮确实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