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藏归类是门技术活儿 (第12页)
每个爱人买的多了以后几乎都会有归类的行动,最低限度也会不由自主地把类别相近的摆放在一起。
当藏过百的时候,登记图就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和行动了。
庆幸当年在第一本目上写下了日期。
1981年月12日。
我才11岁。我们那时候都是8岁上学,所以11岁的我肯定在小学。
佩服自己五分钟!
这是我的第一个藏归类。
当时写到了第10本,不是当时就10本,而是写到这时小本儿被父母给没收了,直到前些年才还给我。
不过从这仅写了一部分的目中,也能看出来我当年已经很有天赋了。
首先编号极为工整。用当时不知道哪儿弄来的铅字,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编写序号。最为天才的是,我还把我的分成了武术连环画、电影故事、古代连环画、侦探故事、战斗故事和神画(当时还把话写成了画)故事六大类,并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这就表示当时的我已经不单纯是把所有小人做个登记那么简单,而是试着去把藏归类。尽管极不完善地只分了六类,而且其中还有交叉。但要知道我当时可是只上小学四年级左右,一定要按那个时候的智商测量。
而且在那个年纪小、无借鉴、没有电脑查询资料的条件下,一切全是空白,能想到这些应该绝对算天才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登记已有的图的时候,我还没忘记把成套中的缺也记录上,并在后边划个“\”,等到买到这本的时候再接着在原有基础上划个“”,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对号“V”,表示这本已经买到了。
这是当时的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从目录上可以看出,当年登录的第一本是《玉弓奇缘》。
这是一本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武术连环画系列中的一本,我对这套的了解就源于这本,也因为这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套系。记得当年买了其中的《香港功夫王》《醉八仙》《铁臂扫群奸》等好几本。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越买越多,慢慢地还买到了电影版。
我一直想弄明白这套一共出了多少册,当年因为资料少,所以也不知道这套出了多少本。
当年我能做的就是去别人的租摊时看一下有没有我没有的,然后再回去记录下来,慢慢去找。
现在这套武术连环画系列我已经买了好几十本了。一本一本淘出来的,现在也没买全,还在努力中!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仍然没弄明白这套一共出了多少册。每次在买到一本新的目录分类也好、在网上百度查询也好、在同好的论坛下咨询也好,得到的答案都让我生出了原来这套是这么多本啊的感叹,可惜每次过后不久都会在不经意间又发现一本漏网之鱼。这样的经历多了就造成了我现在也不知道真相。
总共出了多少本这个真相不重要了,只要把发现的每一本都买回来或记录下来,最后总能弄明白的。
继续为这个套系努力中。
就这样,一笔一划一本一本地登录的10本见证了我童年时期的图归类。
再次整理就是参加工作后了。由于小时候整理图时养成的习惯,让我喜欢把一套的放在一起,暂时没有的也没关系,先把序号保留着,等以后买到的时候就不用因为序号原因而使整套分散。初时觉得这样的方法没什么问题。这又不是小时候没资料可查,现在获取的渠道太多了,怎么也能知道一套出了多少本。何况因为小时候资料的缺少造成的不便,让我后来养成了找目录的习惯,还买了一些专门编写的图鉴等,所以图登记时信心十足。
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有些套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兴唐传》等等这样的大套系基本上都会在每本的最后一页显示全套目,这样登记起来比较容易,照着抄就行。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独立成册的套系,就很难了。除了刚才提到的岭南武术连环画系外,类似的还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画》、岭南的《周末》画报系列、广东的《少年连环画》、山东的《道德教育丛》等等。我买到的目录根本就不全,总能找到新的,让我极为崩溃,因为这意味着每发现一本新的我都要把整个编号重改一遍。
后来我不得不放弃了这种为套系缺留空儿的归类方式。
直到现在,互联网都这么发达了,有许多套系我也没弄明白到底最终出了多少册。
再次的尝试是按小时候的方法,分类。接着又是一通忙活。
历史、名著、战争、儿童、影视、武侠、化(诗歌、成语、寓言、数理化等)、侦探、人物……
期间还曾试过把同一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集中起来摆放,比如《恐怖的森林》我曾有过八种版本的。也曾试过把目中有各种动物的挑出来放一起,《斗鲨》《归来的仙鹤》《斗熊》《罕达罕的足迹》《鹿鸣翠谷》《夫人属牛》《青蛙和蟾蜍》《牺牲的斑马》《各位蚂蚁请注意》《鸵鸟牧羊》《猫头鹰的奖章》《蜂鸟和蝇鸟》《小松鼠请客》《聪明的海豚》《半夜鸡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印度王子和神猴》《诡计多端的列那狐》《猫爪下的夜莺》……等等一大批,当时觉得极有意思。
几经编排还是觉得有不足的地方。
像那套武术连环画比较好办,可以放一起。而像我说的那另外几个套系,如果按这样分,将会被摆放到架不同的地方,找起来很是费力。
再次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