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位于兖州最东端,毗(pi)邻青州。
故而青州黄巾入兖后,最先抵达的便是此郡。
泰山太守应劭,为人素有谋略。
早在去年,其人便独自引兵与入境的三十万黄巾作战。
前后斩首数千,俘虏老弱万余。
黑山军因而生畏,退出泰山。
经鲁国,转入任城国,人数发展到百万之巨。
当然,所谓百万黄巾,水分极大,其中不少都是老弱妇孺。
缺乏稳定的粮食产出,黄巾军若想不被饿死,只能不断地迁移,劫掠。
某地的粮食吃尽,便是他们再次迁徙之时。
兖州治所位于山阳郡昌邑城,距离任城国不过二百里。
百万黄巾数日可至。
兖州刺史刘岱因而大为惊恐,传檄诸郡,令诸郡长官皆出郡兵,共破黄巾。
“青州黄巾此番来势汹汹,据报,其已于前日攻破任城国,任城国相郑遂被杀。”
郡府大堂中,曹操帐下武汇集于此,共议青州黄巾入寇之事。
曹操道:“方伯连日数发,催促诸郡出兵。”
“依卿等之见,我郡出兵或是不出?若是出兵,又该出多少兵马方合时宜?”
戏志才道:“刘兖州此策诚然佳策,乃是借机收拢诸郡兵权之意。”
“明公若果真应檄,只恐兵马将尽归于州府,不为我所有矣。”
夏侯惇闻言瓮声道:“我等奋力厮杀,方才占下一郡之地,积累数万兵马。”
“今刘兖州妄想区区数语,便夺我等兵马,天下间岂有如此容易之事。”
“将军,不若回绝之,刘兖州又能奈我如何?”
“不可。”
陈宫起身,直言道。
“刘兖州居刺史之位,传檄诸郡,聚兵破贼,乃吾州大义所在。”
“今黄巾入寇,州内震动,士庶无不心惊。”
“若是直言拒之,必失时望。”
曹操微微颔首,认同陈宫拒则失时望之言。
他问道:“依公台之见,何为上策?”
陈宫斟酌片刻,答道。
“不如缓之。”
“待得知其余各郡出兵数目,将军再做权衡,择一居中数目,以堵悠悠之口。”
戏志才摇头,对此策并不认可。
“如此举动,颇显市井之气,徒惹人笑话耳。”
“依忠之见,州内各郡国,兵马大致万余数,若应檄出兵,至多出半数兵马,约莫五千之数。”
“而我东郡之兵,素称精锐,州府岂能无意于此乎?”
“且我郡匪患已除,无需多留兵马防寇,北面袁冀州又素与主公交好,此事州府尽知,以此而论,需得出兵马万余,方可令方伯遂心称意。”
听得至少需出兵万人,诸将尽皆哗然,议论不止。
臣亦纷纷面露思索之色。
“奉孝意下如何?”
曹操沉思半晌,实在不甘舍弃这万人,遂望向郭嘉。
郭嘉轻笑道:“与其应檄缴兵,何如明公亲自率大军前往?”
“明公武略,天下皆知,明公亲身前往,岂不正示明公拳拳之心?刘兖州又岂会不欢迎?”
“且我大军在彼,届时如逢变故,亦可从容应对。”
话声一落,戏志才、陈宫面上便齐齐露出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