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船医疗舱的扫描科技,使用的是中微子扫描法,中微子穿过人体的时候,受人体影响,会略微改变行进路线。
只要足量的中微子扫描就可以得到一个3d层面的人体状态图。
不得不说中微子是一个好东西。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每种夸克有三种色,还有以上所述夸克的反夸克),3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t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质量极小,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每秒钟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中微子在宇宙间无处不在,主要来源是宇宙中的恒星。
粒子间的各种弱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中微子,而弱相互作用速度缓慢正是造就了恒星体内“质子-质子”反应的主要障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微子能轻易的穿过普通物质而不发生反应。
太阳体内有弱相互作用参与的核反应每秒会产生10的38次方个中微子,畅通无阻的从太阳流向太空。每秒钟会有1000万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甚至在夜晚,太阳位于地球另一边时也一样。
由此可见中微子不单单可以用于扫描人体,也可以用于扫描星球,只是扫描的数据过于详细,扫摸的物体体积越大,需要的算力越多。
而且星球都是动态的,扫描得到的数据更是无比庞杂,可能一个扫描下去,飞船的计算机就死机了。
所以主要中微子扫描技术主要用于较小的物体。
医疗舱有了中微子扫描技术,接下来就是诊断了,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有足够庞大的数据存储案例就行,主要考验的无非是计算机的算力,只要算力足够,就能从中寻找到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找到了,该用什么药也就明朗了!
其实对医疗舱来说,最难的不是白血病、癌症之类的疑难杂症,而是相对紧急的外科手术。
宇宙战争也是会出现伤亡的,疑难杂症可以慢慢扫描,慢慢寻找治疗方案,但战争伤员不行。
需要到紧急治疗的战争伤员都是缺胳膊少腿或者血肉模糊的,怎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血肉模糊的伤员进行扫描,这对医疗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伤口复杂、大量失血、生命垂危是战争伤员的常态,在以前,救治战争伤员,都是以活命为主,有些可以保全的四肢,为了节省时间,医生往往选择直接截肢,在战时,这么做是对的,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救治更多的人。
在战时医院,护士会在伤员身上添加记号,区分重伤、轻伤,区分哪些可以救,哪些需要立即手术。
战时的救治最为残酷。
所以医疗舱姜凡最在意的性能是外科手术的效率。
宇宙飞船上空间有限,医疗舱不会太多,所以效率很关键。
效率的关键就是算力。
当然算力的问题跟飞船中控系统挂钩,宇宙飞船的中控系统是光量子计算机,这已经在研发中,不需要姜凡花费多大的心思。
现在他需要将医疗舱建造出来。
姜凡走进实验大楼,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他拿出助理名单,开始筛选合适的人选。
很快,一个医疗舱研发团队成立。
然后给采购部发去清单,让他们采购所需的原材料。
姜凡启用一个实验室,作为研发医疗舱的实验室。
实验室中,医疗舱的研发团队集合。
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姜凡决定将医疗舱的所有技术都教给他们,之前都是遮遮掩掩,以引导的方式促进他们的科学研究。
但是这样操作实在是太慢了,虽然有他的引导,但这跟外边的研究所没多大的区别。
实在不符合他的预期。
现在超能青提健体液都普及了,相比健体液,教一些科技就不算什么了。
况且之前他引导了几个月,已经在实验室助理吗,面前竖立了博学多才的形象。
助理们甚至称呼他为当代‘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