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又是清明了,我们要去见时宴爹爹吗?“
是了那个老者就是尘重华,而那个少年是尘重华捡来的孩子,名唤尘不忘。
“是呀,我们要去看望时宴和初一。”
他们竟然在一起了,这真让人感到惊喜。其实,回想起过去的种种迹象,早就已经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比如当年那令人心悸的蛊虫事件,比如当年他毫不犹豫地挡在他身前的那一刻。或许,他们二人早就渴望能够在一起,只是彼此的心意一直没有被对方察觉而已。他们彼此默默关心,却又不敢轻易表达,这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如今,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真是皆大欢喜。
也许,在生命的尽头,他们会期待着能够安息在同一片宁静的土地上。
那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轻风的低语和岁月的静默。
想来如今,他们的灵魂已在地府相遇,葬在一处,相互陪伴,应该也是愿意的吧。
他们曾经共同走过人生的旅程,分享过欢笑与泪水,经历过风雨与阳光。
现在,他们可以在永恒的安息中继续相依相伴。
这就已经足够了。
“爹爹,你再给我讲讲阿娘的事情吧。”
“你阿娘啊,是一个极好极好的女子······”
翌日清晨···········
尘不忘眼神充满希冀地望着尘重华,轻声说道:“爹爹,儿子明日便要殿试了。今日启程,爹爹可愿和儿子一起去京城?”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既满怀期待又有些紧张。
尘重华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慈爱和骄傲。他微笑着回答:“好。”多年未见,他对儿子的成长充满了期待,也对即将到来的京城之行感到兴奋。
尘重华心中涌起对玉泽的思念,那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挚友,如今已成为皇帝,掌管着天下。他想象着京城的繁华景象,想象着玉泽在朝堂上的威严风姿。同时,他也不禁担忧起玉泽是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然而,当他看到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时,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知道,玉泽一定是一位出色的皇帝,用智慧和才能治理着国家,让天下太平。
在父子俩的目光交汇中,他们仿佛能读懂彼此的心思。尘不忘感受到了爹爹的鼓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殿试中一展才华的决心。而尘重华则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顺利通过殿试。
不出意料的,尘不忘得了状元。
可是当大殿上的人听见他的姓氏是红尘的尘时,突然间爆发了剧烈的争吵,这也是尘不忘第一次真真正正的了解他的父亲还有母亲。
”兄妹相奸,弑父不伦,居然还敢让孩子出现在人前。“
”陛下,请容草民一言!“尘不忘高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恳切。他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天子听到,能够为自己辩解。然而,一人的声音在这满堂的喧哗中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众人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将他的声音淹没。他感到一种无助的挫败感,似乎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劳。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大声呼喊,试图让自己的声音突破重围。
“肃静!!!!”上方传来极具威严的声音,如雷震耳。这声音中蕴含着天子的愤怒与威严,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天子一怒,满堂皆寂,众人不敢再发出一丝声响。
尘不忘的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他静静地等待着,期待天子能够听取他的辩解。此刻的他,心情紧张而激动,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必须抓住。
可是,尘不忘还未来得及开口,上方的皇帝却已抢先一步,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感慨。“你们这些人啊,似乎已经习惯了和平的日子,便轻易地忘记了当年四方来敌、战火纷飞的岁月。”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的众人,仿佛在他们脸上寻找着什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似乎对众人的健忘感到痛心疾首。
当年,国家面临着四面八方的敌人,他们虎视眈眈,妄图吞并这片富饶的土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而如今的人们却早已将那段痛苦的记忆抛诸脑后。皇帝的声音越发沉重,他继续说道:“那时的我们,背水一战,誓死保卫家园。无数英勇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他微微抬起头,似乎在回忆那些曾经的战友,眼眶渐渐湿润。
然而,现在的人们却沉浸在安逸之中,忘记了曾经的苦难。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悲愤,他质问道:“难道你们以为和平会永远持续下去吗?不懂得居安思危,将来又如何面对可能的危机?”众人沉默不语,他们的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难道还要四方再起战火,难道还要再来一次无恙和祈安的悲剧你们才开心?”
皇帝的话语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人们的良知。他们意识到,不能再沉迷于现状,而是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皇帝的激励下,众人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
那就是他的父亲,还有母亲的过往。那是尘重华最不想要提起的事情。
“不忘!你可愿留下来当太子的伴读?”就像当年我和祈安一样?
“臣,谢陛下!”
“以后不必叫我陛下,往后就叫我玉泽伯伯吧。”皇帝看着这个孩子,再看看旁边的太子,只觉得又回到了当年。
“你的父亲可还安好?”
皇帝看着,终究是想要知道故人的消息。皇后已经于两年前离世,走之前还在耳边念叨着过去的故事。
“父亲很好,如今正在京城,伯伯可想再见他一见?”
“不了,知道故人安好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