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暴中心
风暴开始之前
#
“等一下,回来!”就在汤勺跑去准备塑性炸药和定时器的时候,夏言喊住了他。破坏性实验并不用着急,介面层另一边的物质看样子也不会穿过介面层,不然徐老虎早就浮上来了……不然这也算不上什么异常了。斯科事故的一些报告已经在军官和高级研究员们之间分开了,夏上校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着急使用破坏性的手段。
如果破坏性的实验手段方便快捷有效,那也最好是由继任者来执行。
其他掘队员们花了十几分钟组装好“乔”,在它身上挂满了各种传感器,就等吊架运到了。他们一开始还担心车爬不上南边的陡坡,好在巴拿最终还是找到了路,赶在所有人开始无所事事之前抵达了现场。
“来三个人搭把手。”军士长把车停在铁丝网下,那里有几个树桩,他不敢冒冒然把车开上去。
他们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加固地面,埋设预制桩基,树立吊架,把“乔”吊上去,放到水面上。当一切准备都就绪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山峰上都散出同样的金色光晕,只有这片半山间的谷地还浸泡在朦胧的的黑暗中。
夏言打开他的笔记本,从上衣兜里掏出一截铅笔,记下时间:
21311,未定名异常,时间615,测试1。
他知道自己的ds记录下所有的事情,只要回到最近的常设研究站,躺在机器里睡上一觉,就可以自动汇总成一份只有少许语法错误的字报告。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现场做笔记都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帮助他整理思路,从自己在现场记录的字出展开成完整的报告,相对来说也比修改自动生成的报告更简单些。
有时候,夏言看到aI自动从表层意识中生成的报告,就会产生一种“这他娘的是在说啥?”的感觉。因为基金会的现场工作总是需要现和命名一些新东西,而ds所谓的“感性认知”的记录又不够完整,所以在事后看起来,总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偏差。
夏言甚至还认为第一时间对目标的描述是最准确的,就像是一种很难被数字化的直觉。如果他觉得什么地方有疑点,他就会先记下来。
“开始下降了!”
“明白!开始下降了。”
如果乔是个真人的话,他应该是一个体重两百公斤的大胖子,做了太多的整形手术,以至于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塑料,还有一大堆电子设备。如果它旋转起来,或者从索具上脱落,可能会造成一些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用尼龙绳牵着“乔”,避免它绕着钢缆转起来的两个灰翅小组成员和吊机的操作员,这时候都处在极有可能被“乔”的内容物喷一身的位置。不过,考虑到基金会在“乔”罐头上标注“不可食用”标志前后的一些故事,也许基金会成员其实并不介意和老乔生些什么。
夏言披着一顶雨披,躲在树桩后面遥控指挥:“继续。”
“放了3米了。”
“靠近平面了,准备接触。”
“继续。”
在预备接触阶段,吊机要放慢一些度,好让提前架设好的高摄影机拍摄到接触时的细节。
有时候高摄影机莫名其妙地就被干扰了,录出的画面里夹杂着几帧莫名其妙的画面,像是火山爆、在骰盅里晃动的骰子、老妇人的话、愤怒的人群之类的,事后一看关键的内容完全没有拍下来,白费了每秒3帧68*32像素画面创造出的海量数据和实验人员的宝贵生命。
有些不太体谅人的领导为了预防这种遗憾,总会派几个倒霉蛋靠近观察,等着从ds提取画面。只要记录下画面的人还活着,或者死的时候距离上一次备份不太久,最终提取的画面效果就不会太糟糕,只是需要观众具备一些基本的想象力。
夏言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指挥官,至少一直以来他都装得像是有那么一些人情味。夏言没有专门派人站在能看清接触过程的位置上,因为他也知道,东南亚大区的所有aRT单位都没有热备份,ds提取的信息往往只够重建一些非常概念化的回忆。
“你们俩看着一下下面的情况,保持‘乔’姿态稳定。”上校提醒了一声。两个牵绳子的队员总会低头看一眼的,这就够了。
吊机嗡嗡作响,慢慢地将不死的老乔放到了底,在触到池底的时候,缆绳弯曲了一下,就像“乔”被池底的岩石支撑住了一样。在那一瞬间,所有人都以为测试失败了,但是很快“乔”就沉了下去,只露了一半在外面。
“接触了!”
泵机接着开始工作,给构成支撑套管的一摞形半环注入凝胶,使已经放下去的那段将近三米长的套管膨胀起来。套管的形截面就此收了口,形成了一根稳固的支撑管道,保护着套管内的数据和电源线路不受介面层过滤特性的影响。当然,套管在坑口以上另外的二十余米,还软绵绵地摊在地面上,就像一卷展开的消防水龙一样,垫在各种管线下面。
老乔接触介面层的时候,高摄影机的即时回放还在缓冲中,这让夏言有些犹豫,他到底是应该冒着被老乔淋一头的风险靠前去看看,还是蹲在树桩下温馨的小角落里等回放缓冲完毕呢?
他迟疑了一下,把监视器放在一边,迈过地上的线缆,朝施工现场走去。
这时候“乔”已经有一半沉进了地面以下,看起来有些古怪,就像被浇筑在混凝土地面里的现代艺术作品一样。
夏言快探头看了看:“情况怎么样?”
“那边有一点点侧向的拖曳,力量不是很大。”
“姿态控制动机呢?”夏言看了眼绳子,松松地牵在两个人手里,老乔身体正中的那根套管也没有什么动静,看来力量确实不是很大。
“下面的设备还没有通电,等穿过介面层之后再说。”那人补充了一句:“光纤应该很快就有信号了。”
监视器都放在后面的防潮垫上,夏言转头望了一眼:“那我去看看。”
他话音未落,聚在监视器边的队员们就已经喊了起来:“光纤有信号了!”
光纤探头的视角很窄,视场宽度不到3°,不过至少能看到点什么。在光纤探头旁,另一组光纤负责将灯光投射到镜头所指的方向上。夏言在监视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这一组光纤照亮的东西。
“看起来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