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你把矿盐拿过来一些,但是我不敢保证,只能试试。”
米良又不是学化学的,肯定不懂这些,只能试试,何况在这个朝代,也没有那么多实验用的器具。
虽然米良化学也没学好,毕竟来自后世,接触过一些,矿物他多少明白点,像矿盐,无非就是提炼的时候把握一个纯净度的问题,像李守礼所说的,应该是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虽然米良只是说试一试,但是李守礼却已经很高兴了,盐价高,一方面是垄断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产量低的原因。
海水制盐,是现在盐的主要来源,按后世的产量,1吨海水才能制出2公斤的盐,就算现在制盐条件低,杂质多,算是杂质的话,能出50公斤顶天了,这都已经是一半盐一半沙了。
“好,俺这就回去找人去弄,米郎等着,明日就给你送过来。”
李守礼见米良答应了帮忙解决盐的问题,急匆匆地说了一声就走了。
米良看着他离去的样子,也很是无语。
至于这么着急么?
他哪里知道,盐可是最重要的物资,特别是军队里的士兵,如果没有足够的盐来供应,时间长了,都会变得虚弱不堪,别说行军打仗了,不打仗都容易出问题。
李守礼走了,米良很无聊,细盐可以做出来了,多少也够酒肆用,其他调料怎么办呢?
想着就头疼,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晚上躺在床上,米良就在思考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历史上唐朝不让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啊。
唐代人认为羊肉味道鲜美,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在《太平广记》当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唐代食用肉类的情况,其中有处记载就是关于羊肉食用情况的。
在这处记录当中,大部分都是关于皇室成员以及贵族官员对于饮食羊肉的详细记载情况,大约有19处是关于普通唐代百姓食用羊肉的小故事。唐代羊肉消费的主力军,是贵族以及皇室人员了,但是老百姓对于羊肉的喜好是一点不亚于皇室贵族的。
在《新唐》当中有一段关于官员食用羊肉的记载,当时有一个解读是叫做李宝珍,他就是非常有名的吃羊达人。根据史料的记载,他一个月用于宴饮以及聚会所宰杀的羊就有1000多头,平均每天就会食用30多头羊。
从这个数据我们也可以知道,唐人对于食用羊肉的喜爱程度了,毫无疑问,羊肉就是唐代时期流行度非常广的国民肉食。
唐代的人们因为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融入了中原,因此少数民族的羊肉就成为了汉族人民的最喜欢的食材之一,同时羊肉的消费市场的上升带动了畜牧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可以说一个民族的风气跟朝代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而正是这种经济开放的风气促进了汉族的羊肉消费,所以羊肉就占据了唐朝人民的重要地位。
羊在唐朝时期得称为“珍郎”,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期,还是在神都洛阳,那么洛阳的一绝不就有了,羊肉汤。
酒肆装修好以后可以先从早餐(唐朝称朝食)做起,早餐就是羊肉汤,反正胡饼多的是。
想到这里米良也没有了困意,知道厨房还有一些羊骨头,看看时辰直接来到厨房。
到了厨房先开始熬汤,把羊肉和骨头洗净后切成大块,先放入锅中过水去血沫去杂质,然后把羊肉捞出来放一边,重新上一锅水,放入骨头,等水开后,放入羊肉(羊肉不能煮太久)什么调料也不加。
这个年代不可能有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这里的羊绝对不是吃饲料的,这样做出来的羊肉汤才是味道鲜美的。
一切整好后,水量添足,也没有盖锅盖,将灶台内添好木材,大火熬制。
看看时间,还能再睡一会,这个时候的米良也觉得有些累了,就坐在厨房门口。
许久没有这样熬夜忙碌过,在后世熬汤都是电气化的,加好食材,调好火力,定好时间就行,哪有用木柴这样熬的,还要隔一段时间加木柴,比之前上班累得多了,不过,木柴熬出的羊肉汤绝对好喝。
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
为了自己的酒肆,米良打起精神,用冷水洗了把脸,就看到有下人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