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道理!”
石廷柱这才点头,坐下……
也就是有了跟尚可喜的这次谈话,石廷柱才命令全军夜间行军;还不放心,又多安排了个替身。
如今,装扮成将军的他的副将死了;那个跟他相貌相似的兵士也死了。他还敢说敌人不是专门来杀他?
他想了一下,思虑是朝前奔还是向后跑。也就是这一迟疑,他把命丢在了这里。
沙土堆上,李刚开火后并没有从瞄准镜后面移开眼睛。他一边装弹一边观察着前方。
这样装弹的方式能够实现,就是他事先给狙击步枪找好了支架,肩窝还能够抵住,控制住枪不过多偏移。
装好了子弹,移动枪身,李刚看到被射杀的两个人周边,几乎所有人都被吓得面如死灰。而有个人却是在张望,而且,他已经看到了沙土堆上冲出去的特战队员,他都没有那么惊慌!
李刚将瞄准镜对准了他。呵!正主原来是他!
还犹豫个屁啊!
李刚心里骂自己一句后,瞄准,扣动扳机……
“啪!”
李刚盯着目标,亲眼看到石廷柱的头,像颗西瓜样爆了,他才站起。
……
回到基地后,李刚获得嘉奖,得以再次荣任特战队中队长。
对于死去的席特,李俊这样评价他:
石家三兄弟都是悲剧性人物。
从他们祖父,到他们仨本身都是明朝的官员。虽然家世满族,但是在三兄弟投降努尔哈赤之前,还是忠于明朝的。
又是王化贞这样的明廷大员,遇敌来,首先想到的不是组织抵抗!而是丢下几万部队逃跑。
王化贞此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动不动就把部下骂个狗血淋头。弄得部下离心离德。
也就是这样的人还成为辽东巡抚。
也就是他的所做所为,导致努尔哈赤进攻广宁时,他的中军孙得功,副将鲍承俩先投降。
是啊,主将跑了,中军,副将都投降了。身为小小守备的石廷柱,及身为千户的两个哥哥,他们兄弟仨不投降?
任何时候,保命要紧!
投降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对他们石家不错,加上他们本就是满族人。那么,他们还不效命啊?兄弟仨为满清朝廷各自都立下汗马功劳。
原历史上,石廷柱之人生真的辉煌。老而病死后清廷赠予他少傅兼太子少傅,谥号忠勇,立碑纪绩。他之后代绵长而荣耀富贵。
反观王应贞呢?他带害熊廷弼以“失陷广宁”,于天启五年“慷慨赴市”。他虽上下打点,但罪证确凿,被判死缓。最终至崇祯五年被处死。
虽然比熊廷弼多活了七年,可七年的牢狱生活是那么好过的吗?各种折磨,让他偿够了做人之苦!
回过头来,再说石廷柱兄弟。
如果当时的辽东巡抚不是王化贞这样的人,会有广宁失陷吗?
当时,会宁只要再守一天,熊廷弼就率援军赶到了。那么两面夹击努尔哈赤,最终结果是什么?
石家兄弟还会投降吗?
我们不能说,石家兄弟不投降,会在多大程度上延缓大明的灭亡,但是,至少说大明在辽东还多股力量吧?
而且如果当时的广宁之战干掉了努尔哈赤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研究。
最后,还是要把李俊以尚可喜和石廷柱为例子,推展出的,大明朝廷在辽东失败的根本原因讲出来。
李俊说,大明一向奉行大汉族主义国策,实行收敛式的边疆政策。最终在边疆地区没有笼络住汉人之心,还将其他民族一步步推向对立面。
不是吗,尚可喜为汉族人,身背国恨家仇而投仇敌;石廷柱为满族人,最初都要效忠大明,被大明抛弃后当然会为满清卖命!
所以大明的基本国策从制定时始,就为大明灭亡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
至于收敛式的边疆政策之弊端,后还有例子,来证明它的致命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