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金陵市上空的太阳就如红柿子一般高高的挂在白云上空,碧蓝的天衍射下,阳光照在人的身上,犹如火烧一般。
著名的华夏六朝古都金陵,不仅有冠绝江南的溱淮河,更有四大火炉之一的名称。
金陵明皇城墙上,走着一群头戴太阳帽,身穿着印有京城大学白色衬衫的人行走在古城墙上。
一位带着黑框老花镜老头,对着古城下的一草一物指指点点,颇有指点江山的味道。
“李教授,您说金陵占据长江天险,南有溱淮河绕城而过,是水运集散地。这里自古就有“龙蟠虎踞”的美誉,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而且南明皇城规模质量一直都是强于北皇城,却为何还要迁都呢?”一清秀的短发男子对着不停拍照的教授问道。
“沈洛,你说的只是一方面,北方多战乱,如果发生战争从金陵到北方路途遥远,而北方建都却能快速的得到消息,才能组织力量抵抗敌人的入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李教授擦着汗向一旁叫做沈洛的年轻人解释着。
因为从小热爱历史物,沈洛高考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京城师范大学历史系,后来又一路读博成为了国内著名物鉴定专家李三立的门生。
作为华夏物鉴定协会副会长,把一身的独门鉴宝,论古判真假的学识全都传授给了沈洛。
让他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京城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这次金陵之行便是为了做一个历史栏目,由于近些年网络视频的火爆,不少大学都做起了自媒体来招生。
这次不仅为了招生做准备,也为了更好的宣传物的现象,从而能够呼吁各界人士更好的重视。
“教授,咱们是不是向国家申请一下,这些建筑太过于破烂了,是应该修复了。”沈洛望着角楼上的烂瓦破琉璃。
李三立对着角楼拍完一张照片后谈了口气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咱们国家正在迈入现代化潮流,都在发展经济,能保留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愿以后有人能慢慢重视这一块吧。”
望着沧桑的角楼,虽然巍巍挺立在大明城上,但破衣烂衫的模样,真比不上京城的明皇城。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大多旅游景点是私人承包,虽然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但能有效的保护建设景点,而金陵明皇城是不收门票的,也因此少了很多利益上的效益,导致物古迹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
近百年来华夏的物传承几乎遭受到毁灭的打击,有些是天灾人祸,但多数还是缺少无知和意欲熏心造成的。
李三立就曾亲眼见过明代大法家李在写的墓志铭被当做茅坑垫脚石。
还有把清代古籍手稿当做擦屁股的草纸,简直是可笑又可恨。
更是被RB那些人,在华夏大量低价购买物,让华夏物出现在他们的博物馆中,而且那时候买这些物简直就是白菜价格。
奈何为了顺应发展的潮流,也没有人把关注点放在这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上。
尤其流失了很多珍贵瓷器到倭国,到了近代,RB居然自称瓷器的创造者,不由让华夏收藏界大为吐血。
亲身经历两次物界灾难的李三立,一直励志教导沈洛这些学生,要以保护物为己任。
这是一个民族化的根源,也是一种历史唯一形势上的存在,都是人类明的瑰宝。
沈洛摸着包浆圆润的汉白玉材质的楼梯护栏,不由感叹岁月的摧残。
看着庄严雄伟的明皇城,仿佛当年大明盛世就在眼前。
历史的长河中除了面记载了这些存在,也只有这古老苍凉的建筑还在尘封着往事前程。
走进角楼,沈洛对着楼内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工艺,不断的找取角度拍摄着。
这些技艺都是中国两千年化的积累,古人的经验,才造就了传承百年的建筑。
“小洛,你去顶层,拍几张明皇宫的全景,北面的位置正好能概括明皇宫的内景。”李三立跨过门槛走了进来。
听到教授的吩咐,沈洛走上木梯,木梯由于年久实修不免踩上去有些吱吱作响,伴随着声音还震起一阵灰尘,见此状沈洛小心翼翼的往上走去。
沈洛慢步朝上走去,轻微的吱吱呀呀声音并没有吓退他,便继续往上走去,当走到第四楼阶梯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
木制阶梯大多有立柱和将军柱支撑着重力,但四楼最主要的将军柱居然发生了偏移。
此时的沈洛不敢在动,四楼距离下面有二十多米的高度,掉下去摔不死也得残废,索性将军柱偏移的位置还算慢。
看着将军柱暂时没有危险,沈洛连忙跨步向下走去,但他前脚刚迈出,将军柱便颤颤巍巍的晃了起来。
主承重力的将军柱一倾斜,这一动其他的立柱承受不了重力,居然折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彻底的塌了下来。
此时此刻沈洛脑海一片空白,已经完全来不及在去思考,只能跳起来向着上面的围栏所抓去。
就在千钧一发之间,离围栏也只有一指距离,可惜沈洛在也没有一丝力气支撑自己抓住的那一刻。
一声沉重的坠击身响了起来,惊动了正在外面讲解的李三立,一群人走进之后,沈洛早已一脸鲜血。
看着嘈杂慌张的人群和老师同学的叫喊,沈洛的意识就好像封闭了一般,只能模糊感受到的李三立颤抖的手紧紧握着他。
伤口带来的疼痛已经让沈洛感到麻木,一瞬间仿佛脑海世界异常的清醒,但这股感觉来的强烈,但去的也迅速。
随着眼睛慢慢的闭下,也彻底失去知觉,但脑海中的沈洛思绪万千,浮现出一条时光长河,一幕幕的生前画面展现在眼前,直到一道光束闪过,画面陷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