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尔斗很是惭愧的回复李俊道:“不瞒太子殿下,我已是崇祯朝从七品官员。实话实说,这样的官,于我来说就真是鸡肋……”
“啊哦……”
李俊真的很感意外,将目光投向方以智去求证。
方以智朝李俊点头后讲道:
“崇祯六年十一月初八日,徐老病逝于任上。徐尔斗公子之父亲徐骥,闻讯后,立即赴京。途中却是患病,第二年春抵达京城,将灵柩运回上海。
徐老之贫啊超乎想象。
据整理他遗物之官员叙述:简陋住房中,只有几件旧衣及一两银子,床上褥子都破旧不堪。
最大遗产是大量籍、着述、手稿……
就是徐老上海老家也穷啊。
由于没有资金营造坟茔墓穴,徐骥只能将徐老灵柩放南门外双园里。
后来,徐骥等人多方奔波拼凑才将墓穴建成,遂于崇祯十四年将徐老落葬。
皇帝听闻此事,心生感念,由此想起徐老着作颇丰,遂传旨徐骥带子进京贡献徐老遗作。
崇祯十五年年末,徐骥携幼子徐尔斗到京,奉献徐老大作《农政全》。
皇帝略观《农政全》后大为赞叹,当庭赏赐徐尔斗中舍人职位。
掌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卷等事。是为从七品官员。”
李俊听完方以智叙述,点头说道:“徐公子是这样留在京城的啊……嗯,以徐老之贡献,这完全应该!”
徐尔斗却讲:“我当时感觉飘飘然,受之也理直气壮。可自研读父亲所着《定公行实》,经一番探索,得到一些证实之后,已是惭愧至极!”
“《定公行实》?”
方以智问道:“我怎不知有此一记述籍?”
徐尔斗便解释道:“此乃家父于祖父落葬前才刚刚写成,并未刊印。所以,至目前还未有外人知有此事。”
方以智立即相求:“能否借我一观?”
见徐尔斗犹豫,方以智再予解释:
“其实,相关于徐老,朝堂议论甚多。就我本人,也感徐老有颇多秘密不为世人所知。
此《定公行实》既是徐骥所着,那么谈及徐老身上信息,世上应该没有比他更具权威,更真实可信。
请徐大人予成全!因下官探究徐老秘密,关乎我大明亡国之原因,并非窃徐老个人生平升迁途径等事……”
“方大人!”
徐尔斗听到此,人一激动,脸都涨得通红。
“看来,下官探究祖父之诸多疑问,朝堂正直人士早已有所洞悉……
下官,我人幼,对朝堂事知之不多,纵有《定公行实》傍身,父子分离又不得解析。
今将此予方大人观看,有一要求:逐段解析一番,以解下官心中不明。可否?”
徐尔斗说完,也不等方以智答复,即从怀里摸出抄本递交过去。
看徐尔斗那样子,想得解心中疑问的心情很是急迫。
方以智接过抄本,也是立即翻开,读起来。
两个人这时都把李俊当空气,而李俊也是愿意做看客,当听众。
因为方以智那句“事关大明亡国事”,李俊就更不会离开。
“定公生于嘉靖壬戌三月二十一日,卒于崇祯癸酉十月初七日……”方以智都念出声来:
“弱冠补诸生高等,食?学宫……以食探,故教授里中子弟。知公者相延入粤,荒烟苦雨,崇山峻岭间,日益奇益富,得入籍成均……”
徐尔斗打断方以智,“请先生就这段予叙述清楚。”
方以智即讲道:
“徐老于二十岁上考取秀才。此后长期考不中举人,又因家贫,衣食无着,做了村学先生。
后来,有知徐老才学者请他去了广东。在那僻壤山间,徐老之学问突飞猛进,还获得了国子监学籍。”
“这段记述里有两疑问!
其一,徐老在广东一穷乡僻壤有何奇遇,致益奇益富?
其二,徐老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国子监资格?
先讲国子监资格,其获得渠道有三。
一乃贡生入监。朝廷给各府、州、县规定名额。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乃是永制。
各级学官根据生员户籍所在学里考试成绩,按名额选拔,推荐到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