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敢来我店里闹事,不知道镇治安队长是我外甥。”
医馆里屋传出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吼,门帘被掀开,走出一位身材瘦小,腰板挺直的七旬老人,面色白净,胡髭浓黑,穿着灰布长褂,活像一个古代师爷。
老人走到面前,目光从三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三泡身上。
“三泡,你小子行啊!带人来我这闹事,要不要点脸?”
三泡笑嘻嘻回道,“广叔,瞧你说的,我们来买药,我哥说抓错药,你家伙计非说没有,张嘴就说闹事。”
抓错药?
老人眯起眼睛,开门做生意,出点小错无可厚非。
可中医不一样,抓错药能吃死人。
这要是放在古时候,抓错一味药,病人就能摘了医馆招牌。
扭头看向一脸无辜的孙女,女孩一蹦三丈高,“怎么可能会抓错,我在学校中药学拿的满分,本草纲目倒背如流,那张方子里就几味药,人家闭着眼睛都能抓。”
“少说两句。”老人瞪了孙女一样,“客人说那味药抓错。”
女孩忿忿不平的从柜台上撕开一包药,指着里面其中一味,“喏!不就是干姜,他非说是生姜。”
哦!
看到药材,老人知道孙女确实抓错了,意味深长的看向李红兵,有心考校,“客人是怎么能分辨出干姜,生姜。”
李红兵清楚老头的小心思,得到过数十位古代大医亲自传授,自然对这个问题手拿把掐,捏起药包中的姜片。
“姜有九种,生姜、干姜、姜片、姜丝、煨姜、烤姜、炮姜、姜炭、纯姜。”
“干姜为春季种下,冬季采挖的母姜而制,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走而不守,专辅佐附子回阳通心脉之力。”
“生姜为春季种下,母姜周边生长的子姜而制,走入人肺和脾胃,走而不守,发汗解表,助阴行阳,除湿开导之力。”
“两姜虽相似,药性却不相同,可对?”
说完,李红兵含笑而立。
“好!”
广明拍掌称赞,别看小小一味干姜,内有大学问,制方法不同,功用差别悬殊。
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干姜。
正如李红兵所说,干姜实际上是母子姜的母姜,母姜裁到土里,发了芽,等姜芽长大之后,被摘掉了,剩下的母姜块根也变干了,这个才是真正的干姜,而母姜身上长的芽就是生姜,这个生姜烤干之后也不能被称为干姜。
可急功近利的现在,病人只想图快,先有传统中医学受到西医化学药剂冲击,后有中药材种植摆烂,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冲击越摆烂,越摆烂越冲击。
时间长了,传承几千年的中医成为了骗局。
虽说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支持中医学,结果就是中医学生越来越多,精通者却越来越少。
以前中医为什么高明,就因为肚里货多,熟背四大经典,四小经典只是基本功,现在随便去一个中医药大学,连本科带研究生都算上,别的不用问,就问问能背下来伤寒论的有几个。
广明就是因为中医日渐衰败而心灰意冷,辞去高职厚禄,来到亡妻的故乡,开上一间医馆,甘愿当一名乡野郎中。
仅凭李红兵对干姜的理解,就知他对药材的理解非常之深,背后定有高人教导,不由的让广明目光中透出爱才之色。
“好,好一个九姜,想不到在松柏镇,还能碰到对药材如此通透的年轻俊杰,老夫千金派广明,不知你是八大派中的那一派。”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从古至今,道有派别,佛有宗门,武有流派,有学派。
中医界也不例外,同样分为八派,分别是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寒凉派、汇通派、火神派,每一个中医派系都拥有数百乃至千年传承。
广明老人就出自千金派,师承大师张简斋一脉。
千金派祖师为孙思邈,创建与大唐时期,千金派对于高尚医德追求是最为严厉,强调医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千金派得名的缘由。
李红兵知道这是同行之间的问口,毕竟同行如仇人,更何况是医术相争的中医同行。
“小子没有学派,家传医术。”
广明楞了下。
江湖派?
江湖派独立八派之外,自成体系,又称为江湖郎中、草泽医人、游医,建国后改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
他们与八大派传承有序不同,没有固定诊所四方行医,背着药箱,无论刮风下雨,走街窜户,靠中药、针灸、刮痧、拔罐、放血等手段,为民众解决病痛,对于疑难杂症都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手段,医祖扁鹊、神医华佗、方祖张仲景、药圣李时珍都曾当江湖郎中。
不过,随着八十年代中期的医改,赤脚医生逐渐以科班出身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生为主体,没有证的盈利医疗可视为非法行医,但赤脚医生多是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学习系统医疗和考证很艰难,渐渐赤脚医生就消失在民众视线。
现在医疗系统管这么严,谁还敢无证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