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儿子外出之时,为了满足她的口腹之欲,她杀生无度,犯下累累恶业,待她儿子归来之前,她为了掩饰自己的罪孽,假意行善,企图欺瞒她的儿子,却最终逃不过因果报应,堕入阿鼻地狱,受尽千般苦楚。
目连为了救母而出家修道,终于修得神通,于饿鬼道中见到了他那正在遭受饥渴大苦的母亲,心中悲痛不已。有道是“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虽然青提夫人生前造孽无数,但心怀仁孝的目连感其母养育之恩,决定设法搭救其母。
于是,他求助于佛陀,最后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他的母亲终于脱离苦海升入天堂。
自从儿子夭亡之后,何琼芝就开始烧香拜佛。佛家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的无上智慧让她痛苦的内心得到些许安慰,也让她烦乱的内心得到些许安宁。《目连救母》是她最常看的剧目之一,每次看着看着,她的眼角都会不知不觉的湿润了。
今天也不例外。
这么多年来,每当梅子成熟的季节,这个妇人总会倚靠着梅子轩哀哀地嗟叹一句“黄梅不落青梅落”,满目的悲凉随着满城的飞絮缓缓地飘散入冥冥细雨之中。
杏娘给她递过一方帕子,默默地倚在她的身边。
“杏儿,如果你是目连,会原谅青提夫人吗?”
“会啊。”杏娘顺从着何琼芝的意思回答道。
“那你就不怪她做了那么多坏事?”
“那她不也尝了作恶的苦果了吗!”
“……”何琼芝久久没有说话。一种无法言喻的复杂心情慢慢地笼上了心头。
杏娘平江之行,除了小缃贴身随行,崔洵另外还安排了四名身手不错的家丁扈从。何琼芝对这样的安排,无有异议。毕竟外出远行,没有心腹之人随行,会有诸多不便,所以何琼芝并没有反对小缃列从。
次日天刚刚亮,崔宅里已经忙得热火朝天。所有的人都在为杏娘的这次远行而紧张地准备着。当然,在所有人当中,周秉仁周管家永远都是那个最忙的那个,别看他手里好像从没有什么活儿,但他的眼里可尽是刻不容缓的活儿。
这位周管家已经在前院与后院之间来来回回地转了好几圈了,他密密地检查着所有人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一双精明而挑剔的眼睛四处睖巡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视线,只要你稍稍露出一丝想要偷懒或懈怠的心思,他那带着其本人独有的威严的声音就会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你的耳后,令人闻之心惊胆颤。
在他的高压监督之下,不管是新来的还是老伙计,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所有人各司其职,不敢高声喧哗,也更不敢窃窃私语,但院子里仍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峻肃而凌厉的叱骂声,此起彼伏,喧嚷不已。何琼芝在屋内听着,不甚耐烦。
杏娘装束俨然,离别在即,何琼芝本想两个人再好好说话,可这此起彼伏的喧嚷声,搅得她心绪烦乱的很,她恨恨地骂道:“这老畜生,今天这日子,吆五喝六的抖什么威风!打鸡骂狗,不得安宁!”骂完,她还朝院中狠狠地白了一眼。
崔洵已经上朝去了。临走之前,他专门去见了一面杏娘。
时间仓促,他也未及与杏娘多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了几句后,他跟杏娘说:“若是前路险阻,就马上回来,千万不要涉险。你的自身安全,最紧要!”转身之时,他又不放心地补充了一句:“哦,记住!一路上,闲话莫听,闲事莫理!”
杏娘唯唯称诺,将崔洵送到了门外。崔洵登上那头惯常骑乘的老驴往大内的方向进发,两个年轻壮实的随从一人掌灯一人牵驴,一左一右紧紧地跟在他的身旁。
江南湿冷入骨的冬季,已经让很多朝官遵从天时地利之宜选择了乘坐暖轿上朝,但崔洵却是个例外。
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的他还依旧保持着南渡之前士大夫的行事作风,天再冷,他也不会选择“用人力代替畜力”这种“不人道”的方式招摇过市,当然,像是去解红居或是赴私人宴会,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三人一驴踩着天明前那一点凄冷的残月光,缓缓地走进了那一片苍茫的夜色之中。杏娘伫立阶下,翘首相望。远远的,她仿佛看见崔洵向她摆了一下手,只是他始终没有回头。
不知过了多久,崔洵的身影已经望不见了,但那驴蹄子落在被霜冻过的路面上时,发出的一串生硬而萧索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也萦绕在杏娘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