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拜月节。
陈国历来有一习俗。这一天夜晚,会在长街举办花灯节。街道两旁都会摆上各式的花灯,供百姓游乐观赏。
一些京中的商贩还会摆摊叫卖与之相关的荷包、灯笼等。有钱的人雅士则会在沿街的酒楼门口设些助兴的节目,比如灯谜。有时官府还会请一些杂戏班子在长街的中央摆台表演。还有几家有名的烟花楼为了招揽生意,让商女歌妓坐在二楼的窗边,隔着面纱,弹唱盛世繁华。
这一晚灯火通明,华光璀璨。
宋家老宅离长街不远,运送花灯的车队都会经过老宅的后门口。
几个十五六七模样的小丫鬟,一早就将后门开了一条缝,争先恐后地围在那看着外面。
宋苒站在不远处的长亭,指了指她们叽叽喳喳吵闹的方向,不解地问道:“她们在看什么?”
红蕖笑道:“今儿个是拜月节,她们自然是在看花灯。”
原来离开南郡已经三个月了。
小时候宋苒最喜欢的就是拜月节。这一天可以不用早早就寝,可以和哥哥一起去街上玩耍。
后来她住在宫里,时常也是拐了昭华一同偷溜出来。现在想想,当时万一昭华出了事,她得连带着整个宋家脑袋落地。
记得有一次,她带着昭华去宫墙边扒之前偷溜出去的狗洞。不知道被何人早就堵得严严实实。昭华眼见出去的愿望泡汤了,在那哭得稀里哗啦。宋苒怎么哄她都哄不好。最后还惊动了太子哥哥。
那时的前太子,韬武略样样精通。又传长得像年轻时的先帝,丰神俊朗。他深得先帝的喜爱。他一句话,底下的奴才谁都不敢驳了他的意。最后宋苒和昭华就这样毫无阻扰,明晃晃的从宫门口走了出来。
这一晚太子哥哥陪着她们逛了一晚上的灯会。带她们买糖人、吃角黍,各自手上还提着兔子形状的小灯笼。她们高兴的一蹦一跳,别说多欢乐。
一个生模样的男子在听楼门口摆了个擂台,胜者是一个做工精致的莲花仙子状的灯笼。宋苒和昭华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它,硬是拉着太子哥哥参赛。
太子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却采奕奕,每一句都对得工整、押韵。让生连连自叹不如。临走还听见他在后面直呼:“少年人出我辈,陈国后继有人。”
少年眉宇轩昂,嘴角微扬,意气风发。如此耀眼的少年,谁会想到后来的结局。
后来宋苒才知道,那个生成了来年的探花郎。太子出事的时候,满朝武只有他站出来为太子辩驳。
那时先帝震怒,什么关于太子的进言都听不进去。为太子说话的人落不到好的结局。幸得先帝惜才,没让探花郎随同太子同党流放荒地,只是将他扁去翰林院做了个六品修撰。
年少时的画面就在眼前,可是等缓过神才明白,早已物是人非。
宋苒收回思绪,漫不经心问道:“我记得花灯不是应该晚上在长街吗?这会她们看什么?”
白葶笑得龇牙咧嘴:“郡主有所不知,运送花灯的车辆都会从我们府的后面经过。这些丫鬟们晚上都要在府里伺候,自然是没有机会出去,只能这会躲在这一饱眼福了。”
宋苒朝她又是一瞪,白葶嬉皮笑脸地捂住了嘴。宋苒又做了个让她们安静的手势。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了那群小丫鬟的身后,学着他们的样子从门缝里往外看去。
看那些丫头们兴致正荣,突然开口道:“外面有什么?”
“花灯呀,当然是——郡,郡主——”一个小丫鬟注意到了身后的宋苒,吓得一个哆嗦跪倒在地,其他人也应声跟着回了头跪下。
“郡主饶命,奴婢们错了。”一帮丫鬟凄凄惨惨带着哭腔的,跟刚才那笑逐颜开的面容,判若两然。
“瞧你们一个个胆子小的。”宋苒捂嘴笑出了声,“呵呵——快起来吧。”
“谢郡主!”一个个担惊受怕,小心翼翼地互看着各自左右的姐妹有没有一同站起来,生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信以为真。
“看个灯笼都鬼鬼祟祟的。再说白天有什么好看的,怎么的也得晚上。”
“郡主是要带我们晚上出去看灯会吗?”白葶突然兴奋起来,朝红蕖使了使兴奋的小眼色。其他小丫鬟也都喜出望外的,一双双眼盯着宋苒。
宋苒都被她们盯得有些不好意思。
“嘘——轻点。等会我去求母妃,晚上放你们出去。”宋苒笑着压低声音。
有个小丫鬟想到了什么,扭扭捏捏地走上前,不忍心开口:“郡主,您好像自己不能去。”
另一个丫鬟一脸为难地补充道:“宣王府派人送来了请帖,郡王妃替您收下了。说是今晚要在驿站为魏国来的使团办接风宴,请您也一同去。”
宋苒一怔。
是慕翎到了。这些天事情太多,她竟把这事忘了。
可是他们男人们喝酒,喊她去做什么?
陈朝白是什么意思?
陈朝白是发现了什么吗?
红蕖见宋苒神色一暗,为其不免担忧起来。她又看到边上的白葶眼底透着一丝欣喜,她更加的不安。两个都为情,唯独只有她孑然一身。
“郡主,郡王妃把帖子收下了。如果你这会推拒,怕是要被她老人家责罚。”
“行吧,去一会。到时候想个办法先行离开。”
驿站门口停满了马车。、
宋苒刚下马车,就看到隔壁的马车掀开了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