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六皇子和其他众嫔妃身着孝服,真宗棺椁停放在大殿中央,牌位上写着神功让德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回顾真宗一生,他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力图振兴大宋。
真宗赵恒初登皇位之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北方有辽国虎视眈眈,国内民生亟待改善。他任用李沆等贤臣,积极改革朝政,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赋税,使得社会经济逐渐复苏。
在军事方面,真宗也曾有过抵御外敌的决心。澶渊之盟的签订,虽为大宋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当时,辽军南下,直逼澶州。真宗在寇准等大臣的力谏下,御驾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最终,双方达成和议,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但此后,真宗在对外政策上逐渐趋于保守,使得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真宗重视化教育,大力推广儒学,鼓励人学子进学求仕。在他的统治下,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墨客。
然而,真宗后期沉迷于封禅等迷信活动,劳民伤财,使得朝政日益腐败。王钦若等奸臣趁机弄权,导致朝堂乌烟瘴气。
尽管真宗一生有功有过,但他始终心系大宋江山,渴望国家繁荣昌盛。如今他已离去,留下的是幼子和未竟的事业。
灵前,众人皆沉浸在悲痛之中。八贤王望着真宗的牌位,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完成真宗的遗愿,辅佐幼主,重振大宋雄风。
六皇子年纪尚幼,尚不明白父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但他也能感受到周围沉重的氛围,乖巧地跪在一旁。
嫔妃们低声抽泣,回忆着与真宗相处的点点滴滴。
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前来吊唁。他们在真宗的灵前,回顾着他的功绩与过错,思考着大宋未来的命运。
丁太尉站在人群中,脸上虽带着悲伤之色,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在新君继位后巩固自己的权力。
而包拯等忠臣则忧心忡忡,担心丁太尉等奸臣会趁此机会兴风作浪,危害大宋江山。
在这悲伤与忧虑交织的时刻,真宗的灵柩静静地停放在德明殿上,仿佛在默默地注视着一切,等待着大宋的未来走向光明。
葬礼结束后,六皇子登基,改年号为景佑。新帝年幼,尚不能亲政,朝堂之上的局势愈发复杂。
翌日早朝,林宇与丁太尉又针锋相对起来。
丁太尉率先发难:“八贤王,如今新帝登基,当以稳定为重。但本太尉听闻,你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是何居心?”
林宇怒目而视:“丁太尉,你休要血口喷人!本王一心为了大宋江山,为了辅佐新帝,何来培植势力之说?倒是你,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妄图把控朝政,其心可诛!”
丁太尉冷笑道:“八贤王,莫要以为自己是皇叔,就可以肆意妄为。新帝年幼,需要的是老成持重之臣,你这般激进,只怕会扰乱朝纲。”
林宇向前一步,大声说道:“丁太尉,你这奸臣,只知为自己谋取私利。本王定要将你等的罪行揭露于天下,还朝堂一个清明。”
朝堂上的大臣们见状,纷纷交头接耳,有的支持林宇,有的则畏惧丁太尉的权势,不敢言语。
此时,包拯站了出来:“丁太尉,八贤王忠心耿耿,所言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倒是你,所作所为众人皆知,还不收敛!”
丁太尉狠狠地瞪了包拯一眼:“包拯,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也敢在朝堂上放肆!”
包拯义正言辞地说道:“为官者,当以公正廉洁为本,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丁太尉,你若继续执迷不悟,终有一天会受到惩处。”
丁太尉气得脸色发青:“你们这是合起伙来针对本太尉,本太尉绝不会善罢甘休!”
林宇说道:“丁太尉,你若能改过自新,一心为朝廷效力,本王可以既往不咎。但你若一意孤行,休怪本王无情。”
丁太尉哼了一声:“走着瞧!”
退朝之后,丁太尉回到府中,愤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