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和德林从斯图加特出发,先后在法兰克福、魔都转机,抵达江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
曾熙在机场接到疲惫不堪的两人,送到了公司附近的酒店,约定休息一天,第二天再谈。
沃尔夫冈“千里奔袭”、马不停蹄,亲自赶赴江州,主要还是保时捷制定的计划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缺少乐达投资公司的这部分期权股,就注定要失败。
应该是在3年前,也就是2005年,保时捷就对外宣布要收购大众汽车。
当保时捷对外宣称时,得到的是全世界的冷眼和嘲笑,世人称其为蛇吞大象、不自量力。
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3年后的今天,保时捷无论是从资产规模方面,又或者从销售收入方面,都不能与大众汽车相提并论。
保时捷的规模约等于大众汽车的13,这还是往高了估计。
前者仅是汽车领域的顶级明星,而大众汽车则是该领域的超级巨头,享受超国民待遇。
面对冷眼和嘲笑,保时捷按下理想键、敲出加速码键,慢慢积蓄力量。
时间很快到了200年。
这一年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前的火热阶段,热钱四处流淌,保时捷的纯利润高达6亿欧元。
6亿欧元约等于102亿美元,创造历史记录,成为年度最赚钱整车制造企业。
于此,有理想定位目标,有资金强力支撑,保时捷开始重提收购,将理想转为行动。
要成功完成收购,摆在保时捷面前的是三座大山,每一座都需要逾越,难度都非常大。
第一座要逾越的大山是资金。
尽管几年来,经过数次增持,保时捷已经握有31的大众汽车股份。但面对市值600亿欧元、800多亿美元的庞然大物,6亿欧元仍然是杯水车薪。
第二座要逾越的大山是法律。
德国的《公司法》规定,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份,才能实现绝对控股。
但是因为历史原因,5的股份并不能控股大众汽车,大众汽车不是一般的上市公司,而是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企业。
德国官方专门为大众公司制定了法案。
法案规定,持有大众汽车公司20以下的股份,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
持有股份额度大于20、少于80,其投票权等同于20股份的投票权;
也就是说即便持有9的股份依然不能实现控股,只有超过80以上才能实现绝对控股。
然而,大众公司所在地政府——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大众汽车201的股份,刚好把这条路完全堵住。
从法律角度看,州政府所持有的股份为全体纳税人所有,要承接其股份,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甚至更大可能需要全州公民公投。
因此,从理论上看,对于保时捷而言,翻越这一座大山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座大山是透明度。
德国的证券交易法规定,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超过30以后,再增持股份就属于要约收购,要约必须对外公告。
而保时捷已然持有大众汽车公司31的股份,触碰了这一条款,今后的每一步增持都必将大白于天下,等同于在聚光灯下密谋。
正是因为这三座大山的存在,全世界都不看好保时捷,都认为只是痴人说梦,如同鸡屁股上拴绳子——扯淡。
然而,保时捷在创造完200的盈利记录后,于2008年初就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举收购大众汽车公司股份。
持股比例从年初的31增持到最近的351。
面对此景,全世界的对冲基金经理都胡敲梆子乱击馨--欢喜若狂。
他们前仆后继,云集法兰克福市场,在市场上大肆做空大众汽车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