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知道,望都之战不是辽国最后一次南侵,以后肯定还会出兵,攻势一定还会更加猛烈,必须早做准备,于是祭出了屡试不爽的终极大招——征询对策,也就是开会。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集思广益,总会有办法的。又所谓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开一次会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就再开一次。众大臣陆续走进会场,赵恒看了看手表。开会时间到了,请来了的同志签到,不可以替别人代签,没有来的同志按照旷工处理。这么重要的会议,有的同志竟然迟到,简直无组织无纪律。
按照赵恒任人唯亲的个性,只用亲的,不用对的,参加会议的武大臣大多是他的亲信。这些人打仗的实操水平不咋地,但是理论水平相当扎实过硬。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拼命表现自己。这个说,关于如何防备辽军南下,其实非常简单,在老板英明领导之下,我们大宋朝坚如磐石,众志成城,能够挫败一切来犯之敌。那个说,辽国是帝国主义,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一戳就穿,不必害怕。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边关将士拼命,我们则坐享其成。
赵恒不愧为最高领导,高瞻远瞩,深知群策群力的优势,于是综合每个人发言的长处,拿出了一个最稳妥最优秀的方案,然后向大家出示了阵图。
首先以魏能为前锋,率领六千骑兵屯驻于遂城,也就是威虏军。杨延昭率领五千骑兵屯驻于保州,田敏、张凝率领五千骑兵屯驻于北平寨。三部军马组成铁三角,相互策应。一个遇袭,另外两个马上救援。这样安排的策略是,如果辽军越过保州,威胁定州主力部队,则前锋部队,从敌人背后攻击,使其腹背受敌。如果辽军不攻击定州,选择直接南下,前锋部队则攻击其粮草辎重,截断粮道,使辽军无法获得补给。
接下来是主力大阵,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共计六万人马全部集于定州,沿唐河结成大阵,还是由百战百败的大将王超统领,桑赞为副帅,协助王超。策略是,辽军来了就坚守勿战,等到辽军杀累了抢累了再进行攻击。敌人来了不迎头痛击,要等敌人累了再打,这是什么道理?要是敌人越打越来劲,难道一直按兵不动吗?
孙全照和李重贵坐镇中阵,孙全照领兵八千驻守宁边军,李重贵领兵五千驻守邢州。策略是,扼守东西路,阻止敌人逃窜。如果敌人逃窜,则与定州主力部队、前锋骑兵一起合兵追击。
石普统兵一万驻守莫州,担任侧翼。策略是,敌人如果北逃,则向顺安军移动,断其西山之路。如果河水结冰,敌人向东逃窜,则与孙全照配合攻击。最后则是后阵,其余重兵集结于天雄军。
如此排兵布阵,共计有十五万人马,有前锋,有中锋,有侧翼,还有后卫。真是攻守兼备,天衣无缝。宋朝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黄河以北皆是战场,前锋虽然是第一道防线,但是毕竟十分脆弱,敌人随时可以攻下或者绕道,所以才有侧翼及主力大阵,后阵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其核心战略就是以唐河为屏障,拒敌于唐河以北,使敌人无法威胁中原腹地。
阵图包罗万象,算无遗漏,不但规划好了敌人进兵的路线,而且连敌人逃跑的路线都提前制定好了,真是天衣无缝。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追捧。人们大声叫好,说道如此神机妙算,必能大展神威,打出大宋的气势威风。
老板,别看你没有打过仗,但是精通兵法,比大宋第一战神赵匡胤还要韬武略,佩服佩服!
老板,你连敌人逃跑的路线都算出来了,真实未卜先知,厉害厉害!
辽军前锋兵分两路,一路由萧挞凛带领,进攻遂城。一路由萧观音奴带领,进攻顺安军。开局十分顺利,遂城和顺安军相继落入辽军手里。不仅如此,萧挞凛还俘获了遂城将领王先知。既然你先知先觉,为什么做了俘虏呢?
旗开得胜的辽军又把快刀指向了北平寨和保州,北平寨的守将是田敏,保州的守将是杨延昭。杨延昭是最擅长打守城战的将领之一,创造了‘冰守遂城’的神话。为什么说他是最擅长打守城战的将领之一呢?因为瀛洲知州李延渥的守城战打的一样的出神入化,叹为观止。
辽军在北平寨和保州吃了瘪,竟然没有啃下这两根硬骨头。萧太后于是效仿赵恒,也拿出了看家法宝——开会。大家都说说,明明北平寨和保州只有区区几千宋军,怎么打不下来呢?是你们不用心,还是对手太厉害了?早就跟你说过了,打仗是真刀真枪,不是玩王者荣耀。王者荣耀里面被砍一刀,只掉一滴血,但是打仗被人砍一刀,就会没命的。萧挞凛却说,但是拼多多里面砍一刀,怎么没有一点动静呢?萧观音奴亦有同感,我找了几百个亲朋好友帮忙砍一刀,也没有砍下来。
萧太后最后拍板决定,既然北平寨和保州是硬骨头,不但啃不下来,而且硌到了牙齿,那么就去进攻别的地方。这是十分灵活的战术,与其和田敏、杨延昭死磕,不如换别的地方打。这就像是做选择题,觉得甲不对,就选乙吧。萧太后决定和赵恒赌一把大的,于是和耶律隆绪带领大军进攻瀛洲。萧挞凛和萧观音奴合兵一处,攻打祁州(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
辽军两支部队都绕过了唐河,一支进攻瀛洲,一支进攻祁州。赵恒看着自己的阵图,非常失望。萧太后,我已经为你们规划好了进攻路线以及逃跑路线,制定了双方在定州对决,分出胜负的策略。但是你怎么不按照我的剧本演呢?你这样的演员非常不尊重职业道德,自己乱改剧本,我要抗议。其实打仗那有什么章法可循,更没有剧本可以演绎。所谓兵无常法,因势利导,就是这个道理。他闭门造车,所谓的阵图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萧太后发出一阵冷笑,赵恒小鬼,姐姐我打了一辈子仗,用兵如神,和你玩的就是心跳。但是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因为遇上了比杨延昭更硬的硬骨头,简直就是硬骨头中的极品——瀛洲知州李延渥。
李延渥得知辽军进兵的消息,急忙向冀州和贝州求援。冀州和贝州也非常爽快,各自调遣了一部分人马支援瀛洲。因为大家唇齿相依,瀛洲完了,他们也就完了。但是三州人马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四万人。萧太后率领的辽军至少有十万人,敌人实力强大,太过悬殊,这场仗不好打啊。
虽然实力悬殊,但是李延渥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是积极备战。不但准备兵器粮食,而且到处发传单,鼓励大家踊跃参军。他虽然想加固城墙,但是知道就算现在打混凝土,也来不及了。他想到主战坦克和武装直升机上拼命的加装装甲,恨不得武装到牙齿,不禁灵机一动。主战坦克和武装直升机可以加装装甲,为什么瀛洲不能也加装装甲呢?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奇思妙想,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李延渥想到做到,立刻为城墙加装木板,形成了一层坚不可摧的装甲。就算把美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拉来,也打不穿这层装甲。辽军无非凭着强弓利箭大杀四方,但是瀛洲城浑身披挂装甲。即便最锋利的箭,也无法射穿。
萧太后和耶律隆绪这对母子很快就杀到了瀛洲城下,还等什么?赶快攻城。正宗的契丹人擅长骑兵突袭,并不擅长打攻城战,这次攻城的主力是奚族人。他们虽然在萧太后和耶律隆绪的监督之下夜以继日攻城,但是瀛洲军迷你十分顽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能动,不论跛子还是瘸子,爬也要爬上城墙进行反击。
奚人架云梯攀绳索射弓箭,瀛洲军民则扔石头抛巨木泼开水,砸的奚人头破血流。宋军兄弟们,你们狂扔石头,这种打法很不道德,违背了《日内瓦公约》,请你们停止扔石头,放下武器投降。宋军兄弟们,你们天天泼开水,烦不烦啊?顺便问一下,你们烧的是农夫山泉还是娃哈哈纯净水?还别说,味道还真的有点甜。
辽军白天攻城,乌漆麻黑的晚上也没有闲着。他们手拿蜡烛,照的瀛洲城亮如白昼,大声呐喊,继续攻城。寇准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你们拿着蜡烛攻城,真是好主意。这和我上厕所点蜡烛,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我们是同道中人。如果把这么多蜡烛给我,我要上多少趟厕所才能用完啊。
萧太后得到战报,萧挞凛和萧观音奴已经攻克了祁州 ,不禁心想,我这个主角还没有打下瀛洲,你们两个配角怎么先打下了祁州呢?你们知不知道,这是抢戏。你们看过《主角和配角》这个小品没有?主角是红花,配角是绿叶,是陪衬的小角色,如果抢戏,后果是很严重的。
瀛洲之战打的热火朝天,宋朝的君臣们也吵的不可开交。大臣们拿着赵恒的阵图,纷纷质问。这就是你发明的天衣无缝的阵图,怎么辽军不按照阵图打仗,你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赵恒也很无奈,辽军不按照我的剧本出兵,我有什么办法?
辽军距离开封越来越近,赵恒也越来越心惊肉跳。王钦若和陈尧叟都看出他胆小懦弱,于是献上计策——迁都。说的不好听,就是逃跑,当逃兵。王钦若是江南人,建议赵恒迁都升州,也就是金陵。陈尧叟的祖籍是蜀地,请求赵恒到益州避难,也就是成都。
陈尧叟出生于公元961年,是赵光义时期,端拱二年的状元。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任广南西路转运使,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当时广南西路非常闭塞落后,所谓的蛮荒之地。当地的人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迷信风俗浓厚,再加上严重的缺医少药,因此巫医大行其道。人们生病之后,往往不去医院看病,而是求神问卜。那些巫医大多都是招摇撞骗的骗子,只会装神弄鬼的那套把戏,根本不会治病救人。得了大病,往往就是人财两空,还被巫医指责。你的心不诚,所以神仙不救你。
陈尧叟是博士毕业,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做为唯物主义者,只相信科学,不相信鬼神。他到任之后,发现当地巫医盛行,巫医利用人们相信迷信的弱点,欺骗老百姓,大发不义之财,于是下定决心杜绝封建迷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新闻、各大报刊杂志、微博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相信巫医,不相信科学的危害。父老乡亲们,王大爷浑身变成蓝色,不是蓝精灵或者阿凡达投胎转世,而是他穿的蓝色的秋衣秋裤是假冒伪劣产品,发生了褪色,把他的皮肤都染成蓝色的了,所以你们不要再拜他了。二是大力倡导推广医药,编成《集验方》,并且聘请工匠刻碑,立于交通要道,方便人们抄录推广。三是由官府出钱,招募医生,配制汤药,低价或者免费向贫困家庭提供医药救助。四是积极培养地方医学人才,缓解本土医学人才短缺的矛盾。
经过他大张旗鼓的宣扬科学,以及批驳封建迷信,当地百姓提高了对医学的认知水平。知道饿了就要吃饭,有病就要看病吃药,不能相信巫医,许多人因此得救。
赵恒曾经下诏,令各地官员督促百姓种植桑枣。老板都发话了,各地官员自然是积极响应,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员们有的拍马屁有的唱赞歌,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老板,你的决策真是英明,我们坚决拥护。你是这样的高山仰止,如果有谁不服,我就打谁。
老板就是老板,果然高瞻远瞩,你下诏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种植桑枣运动,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坚决执行到底。谁要反抗,我们就把他打成走资派。
虽然很多地方官都积极响应赵恒的号召,但是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陈尧叟。因为广南西路境内山石较多,气候潮湿,根本就不适合种植桑枣,反而适合种植苎麻。赵恒小子,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怕玉米和大米摆在你的面前,你都分不清楚。再说你每天呆在深宫禁苑里面,从来没有下基层体验过劳苦大众的生活,你怎么知道全国各地都适合种植桑枣?有的地方是黄土地,有的地方是黑土地,有的地方是盐碱地,种植什么作物,都要因地制宜。像你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严重的脱离了实际。于是上表,让广南西路种植苎麻。苎麻十年一种,一年三次收成,可以用来织纱纺布。百姓们种植苎麻,完全可以折抵桑枣。如此一来,布帛得以上供,钱币货物可以下流,无论朝廷还是百姓都能从中受惠,妥妥的双赢。赵恒也很听劝,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样一来,原本产于北方的苎麻,开始在南方推广种植开来。陈尧叟同志,关于你提出在广南西路种植苎麻的报告,我经行了深入的研究,决定批准你的建议。我是这样的从谏如流,请你给我点赞吧。虽然我五谷不分,辣椒花椒都分不清楚,但是请你给我保密。
宋朝不出产马匹,但是战争频繁,急需军马,赵恒又让陈尧叟担任群牧置制使,首开宋朝置制使一职的先例。